主讲人: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副主任医师 刘 喆
《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》指出:年龄≥65岁,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,非同日3日测量收缩压≥140毫米汞柱和(或)舒张压≥90毫米汞柱,可诊断为高血压。曾明确诊断高血压且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老年人,虽然血压<140/90毫米汞柱,也应诊断为老年高血压。
高血压是一种增龄性的疾病,随着年龄增长,患病率逐年升高。在老年人群中,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%。也就是说,平均两个老年人中,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。那么,老年高血压有哪些特点?
收缩期的高血压常见。老年高血压以收缩期的高血压常见,即平时说的高压比较高,低压正常或偏低。
脉压差较大。随年龄增长,老年人动脉硬化明显、血管弹性减弱、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等,导致“高压”明显增高,“低压”相对较低,两者差值也就是脉压差增大。经常有老年朋友问:“医生,有没有治脉压差大的药物?”其实,所有降压药物都是既降收缩压又降舒张压的,目前还没有单纯只降收缩压、不降舒张压的药物。
昼夜波动大。老年高血压的昼夜波动比较大,这种昼夜节律的异常会影响治疗效果;急剧波动时,损害心脑并明显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。此外,老年人容易受各种因素如体位、进餐、情绪等影响,导致出现体位性的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。
易出现盐敏感性高血压。由于老年人的味觉功能、胃肠道功能下降,对摄盐的敏感度也会降低。因此,由于摄盐的过量,出现盐敏感度的变化,可能出现盐敏感性高血压。此外,当老年人有严重动脉硬化或钙化时,可出现袖带加压时难以压缩肱动脉、所测血压值高于动脉内测压值的现象,称为假性高血压。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对于抗高血压药物的耐受较差,服用药物后身体容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,因此降压速度不应太快、太低。
易出现心脑血管事件。由于老年人常常合并其他的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,比如糖尿病、高血脂、高尿酸等其他代谢异常,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脏、脑、肾脏等器官损伤和心脑血管事件。
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值为:年龄≥65岁,血压≥140/90毫米汞柱,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,将血压降至<140/90毫米汞柱。年龄≥80岁,血压≥150/90毫米汞柱,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,应将血压降至<150/90毫米汞柱,若耐受性良好,则进一步将血压降至<140/90毫米汞柱。注意初始治疗时通常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,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;尽可能使用1次/天、24小时持续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,有效控制夜间和清晨血压。
老年人为了控压,还要健康饮食,每日摄盐量小于5克,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;适当运动,合理的有氧锻炼可有效降低血压;戒烟限酒;保持理想体重和保证睡眠质量。▲